折疊資金需求量大
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曾公開透露,預計海綿城市建設投資將達到每平方公里1億元至1.5億元。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在去年也表示,首批16座試點城市計劃3年內(nèi)投資865億元,建設面積450多平方公里。
按當前國家海綿城市的建設規(guī)劃,有人估計,至2020年,全國658個城市建成區(qū)的20%以上面積需要達到設計標準,全國每年投資總額預計將超過4000億元。到2030年,城市建成區(qū)80%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,需要資金約16000億元。
折疊缺乏穩(wěn)定收益回報
《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堅持政府引導、社會參與。發(fā)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調(diào)控引導作用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營造良好發(fā)展環(huán)境。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、特許經(jīng)營等模式,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海綿城市建設。
PPP模式在基礎設施上用得不錯,比如污水處理等項目,每年政府作為公共投入的部分是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回報給投資商,這方面已經(jīng)很成熟。但是,“PPP模式用在海綿城市,怎么計算公共服務?它不像一噸污水處理完了是干凈的,很容易計算出來。海綿城市相當于在建一個生態(tài)綠地系統(tǒng)。這部分的服務怎么計算是一個難點,據(jù)我所知,目前還沒有特別成功和完善的模式,PPP模式應用在海綿城市建設還有一定困難?!?